央视新闻:“十五五”规划提出推动量子技术、生物制造、氢能与核聚变能源、集成智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。其中,氢能规模化应用备受关注,氢能产业正在进入生产生活,形势多样,成本快速下降。未来,随着绿氢成本不断降低、产业协同能力增强、应用场景不断拓展,氢能有望从示范走向规模化,激活万亿级市场。这是国家能源局位于广东佛山的氢能示范项目建设工地。该项目最大的特点是通过生活垃圾的精细处理生产碳粉,然后利用煤制氢技术进行精制。盟友生产氢气。年生产能力可达6500吨左右。成本可控制在10元/公斤,也具有大规模应用推广的前景。该示范项目将生活垃圾在无氧环境下低温蒸煮成碳粉,同时对金属、玻璃等物质进行全自动分选。然后通过高温高压气化炉,在1300摄氏度的高温下,碳粉完全转化为主要成分为氢气和一氧化碳的合成气,而有害的重金属则永久固化在车身玻璃中,转化为安全的建筑材料。该公司负责人赵一楠表示,他们生产的碳粉每吨成本不到200元。他们在没有任何补贴的情况下,生产比传统石化能源更便宜的绿色能源,并且就地取材,就地产品可实现城市垃圾就地消纳。氢能在城市的应用也在加速。在广东佛山的“丹青园”人才公寓,利用天然气产生氢气,氢气驱动燃料电池发电,供社区1700多名居民使用。这也是首个燃料电池分布式冷热电示范项目。目前,示范项目二期正在规划建设中,将屋顶光伏与氢能存储相结合,年均产氢可达900吨。在城市应急领域,首辆移动式零碳制氢车近日投入使用。氢能源汽车基于铝基材料即时制氢技术,配备高效燃料电池发电系统,实现制氢发电一代。产氢能力可达每小时80立方米,可持续持续10小时。未来可替代柴油发电机,用于体育场馆、住宅区等电力保障。氢电转换技术也开辟了新的场景。在浙江宁波,国家重点工程——氢电一体化直流微电网示范工程将于2025年实施。“氢电耦合”让电和氢成为“好搭档”,实现电和氢的双向转换。在用电过程中,氢的能量通过燃料电池转换回电能。项目全面实施后,每天可为10辆氢能公交车和50辆电动汽车充电。从示范工程全面实施到氢能大规模应用,交通、物流和工业是两个主要领域。在重庆长寿严家工业区,大型加氢站为氢动力重卡跨省出行提供服务。从重庆、贵阳到百色、南宁,建设4座加氢站,形成跨区域氢气供应线。目前,国内氢能示范城市集群推进氢能物流落地等情况。 “十四五”期间,氢能卡主要部件氢燃料电池系统成本已从每千瓦1万元左右下降到2000元以下,柴油替代经济性不断提高。这是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的一条氢电池系统生产线。该生产线于第四季度进入集中交付阶段,将交付900套氢燃料电池系统。它类似于重型卡车的发动机。功率120千瓦的轻型燃料电池系统市场价格约为30万元。将会被使用未来的重型卡车运输和运输物流。在宁东国家能源集团宁夏能源化工生产基地,首批25辆氢动力重卡累计行驶里程172万公里,为火电厂提供煤炭运输服务。所使用的氢气来自于当地光伏电解水产生的绿色氢气。在工业领域,绿色氢氨醇技术有望在“十五五”取得新成果。在吉林松原,全球最大的绿色氢氨一体化示范项目将于11月实施,总投资296亿元。该项目构建了“空气与光伏发电、绿电制氢、氨醇绿色合成”的完整产业链,让绿电生产更多的绿色氢气,进而合成绿色氨,通过规模效应显着稀释产品成本。在安徽合肥,一家大型制氢装备企业正在为内蒙古、吉林等多个绿色氢氨醇示范项目生产电解槽等关键设备。进入四季度,大部分项目已交付。到2035年,全国风电和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36亿千瓦。从目前测算,仍有19亿千瓦的新增空间,绿氢将是消纳光伏、风电的重要途径。专家表示,“十五五”时期是绿色水醇从小规模示范向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关键过渡期。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杨坤表示,电解水制氢成本较2020年下降近50%。随着电解水制氢的示范和推进灵活的制氢技术和集成控制系统,在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,绿氢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能源与绿色低碳发展研究部主任景春梅表示,2030年左右,绿氢价格可能达到每公斤10元左右。在工业领域,绿色醇可以是经济的,也是超越地缘政治的“绿色石油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