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0月27日,国家组织第十一批药品集中大宗采购(以下简称“第十一批集中采购”)产生中标结果。本次集中采购药品共55种,涵盖抗感染、抗过敏、抗肿瘤、降糖、降压、降血脂、抗炎镇痛等领域常用药品。全国共有4.6万家医药机构参与申报,445家企业的794个产品参与投标,其中272家企业的453个产品具备中选资格。此次集中采购良心落实了国家常务会议关于“推进集中采购工作规范化、制度化、常态化”的决策部署,总体实现了“稳定临床、保证质量、提高效率”的预期目标。一是入选产品更好匹配医疗机构需求,增强“临床稳定性”。医疗机构可按通用名称或品牌申报数量。从评选结果来看,满足医疗机构采购产品申报数量的75%,入选品牌与临床需求匹配度高。多数入选供应能力强、质量有保证的大企业。每个地区都有多家入选企业提供,入选品种更加丰富、合理。二是提高招标企业资质门槛,推动“质量保证”。要求招标企业具有同类药品生产经验,要求招标药品所在生产线不存在违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标准的情况。2年。下一阶段,药品监管部门将对入选产品进行全范围检查抽查。三是引导商家合理报价,旗帜鲜明反对介入。本轮集采竞争激烈程度较前十批有所提高。但通过对亿元以下产品不集中采购、设定“锚定价”避免极低价格影响、引入复苏机制、提前反复宣传引导企业科学报价等措施,保持了较高的中标率,中选产品平均价差较前批次明显缩小。四是规范全链条招投标行为,坚持“杜绝串通投标”。存在股权关系、委托劳务等关联关系的企业、转让审批将被视为一家公司,以避免不利报价。探索引入“首次备案从宽”机制,打破投标企业之间的利益联盟。落实药品制度和采购信用审核制度,加强串谋碰撞防范,引导行业共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。截至目前,国家医保局已开展11批国家组织药品采购,成功采购药品490种。本次集中招聘结果将于结果公布后正式发布。预计2026年2月全国患者就能用上新一批优质实惠的中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