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华社上海11月7日电 题:共享大市场,共创新机遇——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港澳台展商“心愿单”
新华社记者 楚萌萌 潘青 徐晓青
380家香港企业、43家澳门企业、23家台湾企业——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4108家境外参展企业中,是极具活力的会员,涵盖农产品食品、创新科技、医疗健康、专业服务、日常消费等多个领域。
进博会是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,港澳台企业始终积极参与。本届进博会5日在上海开幕。港澳台展商满心满意:优质的专业服务、传承匠心的知名品牌新产品、前沿的高科技……“共享大市场,共创新机遇”,这是港澳台展商的普遍诉求。展会港澳台展区主题纷纷发声:香港正在开启“内外联动的光明新篇章”,澳门致力于“多元发展、开放融合”,台湾希望“与大陆携手奋进”。
香港“新”优势“内外贯通”
肉松蛋卷、伯爵蟹黄酱、金汤蟹王、竹笙翅……写着“香港故事”的摊位香气扑鼻,总是挤满了排队购买的游客。
“为了在本届进博会上亮相,我们最近加快了研发速度,推出了这个酝酿已久的品牌。”顺达(香港)贸易公司总经理徐顺利表示,香港旅游业正在蓬勃发展。正如近年来蓬勃发展的那样。该品牌以创新理念将各种特色结合起来,希望向海内外游客宣传当地特色。
连续八年参加展会的亚太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齐建宁,今年有了新的期待。 “进博会变得更加国际化,”他说。 “香港正在建设国际人才枢纽和国家人才门户,今年我们将致力推动相关人才政策,帮助更多人才来港发展。”
今年参展的香港企业数量再创新高,展现香港追求“新”创新的多元化吸引力。
在香港旅游发展局展览厅,传统的竹建筑技术与现代光影技术相结合,立体展示西九龙文化地标维多利亚港天际线区等,展现香港作为世界级旅游胜地的美丽。
香港贸易发展局设立的“香港食品馆”和“香港服务业馆”共有54家企业。美食大厅首次设立直播间,每天可直播9小时,帮助商家通过内地电商渠道找到更多买家。
香港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召开圆桌会议,深入推动内地企业利用香港“走出去”优势。 “香港在巩固金融、专业服务等传统盈利产业的同时,全力培育新的增长点。”招商引资总监刘凯旋说。
推广多元化“澳门品牌”
在农产品及食品展区,澳门特别行政区投资促进局搭建了展馆面积约600平方米,分为两翼,以葡语国家风味为主。
在澳门餐饮区,劲松食品厂负责人荣振辉带来了改良版的鸡蛋饼,融合了自家的传统。将数十年的传统唐饼与葡式饼干的制作技术相结合,还演变出了椰子、茶,甚至葡式鸡等多种口味。设计精美的包装袋上饰有葡萄牙瓷砖图案。
“我们的客户很多来自内地,也有很多来自北方。”荣振辉表示,他此次参加展会有两个目标:一是寻找企业家,让顾客能够更快、更便宜地购买产品,二是提高品牌知名度。
葡语国家的热门产品是来自巴西的有机食品和饮料部分葡萄汁。 “澳门是葡语伯爵的‘精准接触’里斯。把葡语国家更好的产品带到内地和海外,是我们的优势,也是我们的责任。”该饮料的代理益阳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寒月表示,今年的进博会很受欢迎,相信会是一个很好的产品推广平台。
澳门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,参展的43家企业中有6家属于大健康领域。位于服务贸易展区的澳门馆,集中展示法律、税务、葡语产品加工等特区专业服务。并重点推动特区政府近期推出的“首店经济计划”,希望借助国家平台吸引更多优质品牌在澳门开设首店。
除了宣传展会外,本届进博会期间,35名澳门客商还以“团”的形式参观了展会。旨在拓展澳门“1+4”产业发展新机遇。
两岸经贸“同向而行”
红鲤鱼图案的花瓶、寓意“花开富贵”的茶杯、可爱天真的不可思议的动物……鎏金莲花瓷器由台湾工匠制作。去年,他们首次亮相进博会,订单总额超过30万元。
“今年我们希望与更多的企业家合作,所以我们额外预订了一个展位。”卖家台湾永祥云艺术工作室负责人吴赞亭表示,海峡两岸人民都喜爱传统手工艺品。近年来,工作室加强与福建泉州等地工匠的交流,交流技艺。
首届进博会以来,不少台湾企业在进博会上与大陆合作伙伴进行“双向行”,促进经贸交流。
在前三届展会中其中,台商桥山健康科技集团累计意向签约金额突破18亿元人民币。今年,公司在600平米的展区打造了“AI+IoT新家庭健身生态系统”沉浸式体验场景,展示了各类高新技术产品和健康产品。
“随着‘四把刷子’走进进博会,我们见证了‘展品变成商品、商品变成爆品’的速度,我们也从产品供应商转型为健康生活方式解决方案提供商。”该集团负责人李永凯说。
作为进博会的“全日制学员”,台湾南侨食品集团的展位从首届的90平方米扩大到今年的260平方米。开业后不久,集团与来自英国和菲律宾的两家公司举行了收购签约仪式。南侨食品公共人文总经理 苏嘉丽集团表示,过去八年,进博会见证了集团进出口的发展轨迹。
“对于台湾企业来说,进博会是一个立足大陆、面向世界的平台,我们在这里立足更高、视野更广阔,企业从中获得更多发展机会。”苏嘉丽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