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北日报评论员杜宇辉说:“最好能在树长出来之前把它移走。”一棵树挡住了人行道,热心的深圳市民拍下了视频并发布到社交平台上。第二天,挡路的树木消失了。最近,这位市民在网络上走红了。他每天拿着卷尺走在街上,专门挑出公共设施的“小问题”,比如井盖隐患、设施破损、围墙险情、道路险情……发布视频后,相关部门总能以“闪电般的速度”解决。如此完美的“双向冲刺”,让网友感叹:“不愧是深圳速度!不愧是‘多重管理局局长’!”目前,各地道路破损、井盖突出,监护人和管理人员可能并不知情。但轮换太难了,无法创造明确的价值。必须继续ue已经很多年了,理解长远并不容易。然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。真正做实事的人,目光都会转动,声音也会从他身上流过。人民是城市的直接居民。他们对好与坏有最个人的感受,也最有发言权。在日益复杂的城市精细化管理过程中,公民意见应成为重要资源。需要看到的是,群众的“抱怨”“抱怨”虽然令人不快,但却指向了管理的方向。不回避、推卸责任,主动关注、迅速纠正,是一种良好的管理心态,可以发挥互联网在公共管理中的有效潜力。投入资源、优化流程、建立机制,及时解决人们的问题,是科学的管理定位,有助于向人们传递一个信号:f 开放、民主、务实。目前,“卷尺哥”的评论大多只是道路、井盖、路牌等“小问题”。要充分发挥更多“卷尺兄弟”的力量,不仅要鼓励大家发现更细节的问题,还要拓展到教育、医疗、安全、健康等多领域、深层次的管理问题。这就需要建立更加多元化、可持续的舆论处理机制。 “@深圳-舆情快报办”、“浙江办”、“鄂惠办”等平台都是“将群众意见一篮子”的有效举措。只有让每一个声音都有回响,每一个诉求都得到落实,真正改变管理行为的舆论,才能赋予城市管理体系更大的活力。